User Profile

读书狐

SouthFox@library.southfox.me

Joined 2 years, 9 months ago

今年争取多点书吧。

This link opens in a pop-up window

读书狐's books

To Read (View all 5)

Currently Reading (View all 14)

皮耶尔乔治·奥迪弗雷迪: 叛逆的思想家 (2019,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叛逆的思想家 by 

这本书不仅是单纯的科普作品,更是一部真正的思想史漫谈。就连作者自己也很难准确定义它——它到底是一场噩梦,一出闹剧,一则寓言,一篇讽刺文学,一场心灵游戏,一场赌局,一句讽喻,一种观点,还是对一切观点的讽刺?或许,只有游历了八大领域的诸多人类思想,才能找到答案。

米歇尔·布艾希: 科技智人 (201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科技智人: 从今天到未来的哲学 by 

科技给人类提出的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智慧的问题、哲学的问题。

世界变化得如此之快,人类亦然。可我们是否已经进化成一个新的物种——科技智人了呢?要想更好地存在于世,今天的人类不仅要成为“科技人”——与科技共同进化,还要成为“智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智慧。事实上,这个由我们所制造出来的世界正在考验着我们:人类是否可以匹配由他们自己所创造出的科技伟绩。新世界许下的承诺令人遐想联翩,可过时的东西让我们在过去的世界中止步不前。那么,又当如何反抗呢?本书就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本书围绕科技智人这一概念,梳理了近年科技哲学领域的新思考。作者选择从亚洲哲学中汲取灵感,旨在重新构建一个“科技圈”内的日常生活准则。

非洲短篇小说选集 (Chinese language, 2022, 译林出版社)

非洲短篇小说选集

【内容简介】

它是非洲现当代文学的谱系图,甄选列编的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由此呈现非洲历史的凝聚与离散。

它的作者们,从钦努阿·阿契贝、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纳丁·戈迪默、本·奥克瑞,到恩古吉·瓦·提安哥、米亚·科托,一再让我们相信,文学不只是历史的镜像或视窗;它更是媒介,诠释与重塑了我们眼中的非洲,触发我们审视移民、身份、边界等议题。

从文学看到的非洲历史,不只是政治动荡、世代更替而已。它包含了日常生活的细微刻画,文化记忆的书写,口述传统的遗产,民间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交替影响,图腾与禁忌的反复搬演,以及传说、神话、寓言与现实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它让我们看到,非洲的人们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又如何看待自身的存在与未来。

【编辑推荐】

※国内首度译介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作品

16个国家 + 38位作家,非洲现当代文学的谱系图: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2021年诺奖得主)、纳丁·戈迪默(非洲首位女性诺奖得主)、本·奥克瑞(最年轻的布克奖得主)、恩古吉·瓦·提安哥(“阿契贝的继承者”)、米亚·科托(卡蒙斯文学奖得主)……

※他们以文学为方法,述说流动中的非洲

千年以来,在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殖民、移民、独立的势力你来我往,以各种名目表述想当然的历史。民族的、地域的、族群的、文化的力量碰撞交融。

当来自16个国家的38位作家的思维对撞,我们对于非洲不止一种想象:非洲是黑暗之心,还是希望之地?他们重塑了我们眼中的非洲,让我们看到非洲的人们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又如何看待自身的存在与未来。

全球化与地方性,离散精神与身份认同,复调叙述与多元主义。文学如何回应并讲述非洲的现实?他们让我们相信,文学不只是历史的镜像或视窗;它更是媒介,触发我们审视移民、身份、边界等议题。

※ “非洲现代文学之父”钦努阿·阿契贝与知名非洲文学学者C. L. 英尼斯联袂编选,绝版归来

甄选最具代表性的非洲现当代文学作品,由此呈现非洲历史的凝聚与离散。

非洲大陆的现实性,以特有的社会情境,文化记忆作为思考,以地域与版块为原点精选作品,兼顾国别与类型。 …

颜世安: 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 (Chinese language, 2022, 湖南人民出版社)

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 by 

庄子是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他所关心的许多问题仍存在于当代,他的思考仍启迪着今人。

颜世安教授以隐者传统和道家思想为背景,以郭象所注三十三篇本《庄子》为依据,博采庄子研究众家之长,从全新角度解说庄子,阐释了庄子的游世思想和道论。

颜世安教授认为,庄子深刻理解人生天地间的孤弱与卑微,并不相信像隐士一样归隐田园、寄情山水能够解决问题,因此独倡游世,表面上随遇而安、躺平任嘲,内心却冷眼旁观、傲守孤独。揭开嬉笑怒骂的面具,庄子试图剥离世俗对人心的蒙蔽,解除人们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习性,从“为我”走向“无我”,还原生命的清新面貌。

————————————

◎南京大学颜世安教授作品,人文通识经典,重磅再版

◎剖析庄子人生态度与生存哲学,解读庄子游世之言背后的孤傲与认真

◎直抵庄子思想根本,直面人生困惑:面对“黑色偶然之命”,面对人类的孤弱和卑微,应该如何生活?我们如何与不如意的世界相处?在世俗社会中,如何找到个人的出路?

◎深入浅出剖析庄子个性,悲悯挚诚解读人生痛苦的解脱之道

————————————

名家推荐

两千年来,庄子吸引了中国文化史上无数智者、文士,给予他们精神和生活上深切的启迪、抚慰。颜世安教授情、理兼具地尽力贴近庄子,尤其聚焦在他的人生感受和立身处世上,很大程度上在与庄子的对话中构画了一位敏感、智慧、丰富而超越凡尘的伟大智者的形象。(陈引驰)

1980年代世安兄初露锋芒时,余敦康教授对我说:“中国真懂庄子的人很少。他是真懂。”尽管顶尖学者时而“老虎打盹”或假装“老虎打盹”,最到位的评点还只能出自他们之口。(姚大力)

19年前,2003年的暑假,我当时还是一个大学生,就是这样一本书,我一边读,一边抄笔记,一边思考。《庄子评传》这部书中,颜世安老师第一次打动我的,或者说让我陷入沉思的,就是庄子的痛苦意识。庄子对于生命的痛苦意识非常敏感。越是敏感,越是去探究,就越容易产生对于不幸的哀婉和共鸣,所以,《庄子评传》是一部悲天悯人的书。庄子是以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凝重、庄严和严肃,试图和这个不讲道理的世界去讲一番道理。(武黎嵩)

Carlo Ginzburg, 鲁伊: 奶酪与蛆虫 (Hardcover,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奶酪与蛆虫: 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by ,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圣经》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圣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最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

Ronald H. Fritze: 伪历史 (Chinese language, 2024,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No rating

在《伪历史》中,弗里兹精准地解剖了阴谋论的社会背景。无论是怀疑论者还是信徒,这本书都能颠覆既有的信仰,激励批判性思维

秘密、腐败、企图控制世界的光明会,能够带来新的世界秩序吗?特朗普是否真的是大型的选举舞弊受害者?伊丽莎白二世是变形的外星爬行生物吗?是谁在背后策划这一切?

从圣殿骑士团和以色列十个失落部落的神话,到纳粹、犹太人贤士议定书和UFO,罗纳德·H.弗里兹探究了边缘思想和阴谋论:人们为了理解周围世界而选择的思想模式。正如弗里兹所揭示的,当阴谋论、神话和伪历史主宰一个社会的思想时,事实、现实和真相就会被抛在一边。

这是一本社科版的《达芬奇密码》;一本美国的“走近科学”。

所有人都听说过这些传闻:这个世界被一个蓝血蜥蜴人群体控制,秘密社团主宰了社会的上层精英;特朗普是美国大选舞弊的受害者。弗里兹深入探讨了荒谬的信仰出现的原因,以学术的严谨揭示了现代神话的出现历程。从神秘的圣殿骑士团到UFO,这本书是对历史和神话感兴趣的读者的必读之作。

在《伪历史》中,弗里兹精准地解剖了阴谋论的社会背景。他审视了秘密社团的传说、圣殿骑士团神话以及51区外星人的谣言。通过将这些叙事置于历史背景中,弗里兹揭示了神话如何影响我们对过去的理解。无论是怀疑论者还是信徒,这本书都能颠覆既有的信仰,激励批判性思维

一段令人大开眼界的“走近科学”之旅。从关于以色列十失落支派的说法到爬行类外星人理论,弗里兹航行在垃圾历史的混浊水域中。通过考察这些神话的起源、动机和影响,弗里兹揭示了人类为何对秘密着迷。《伪历史》是在复杂世界中辨别事实与虚构的明灯。

专业评论:

弗里兹对这些疯狂信仰的历史以及人们被它们吸引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人类喜欢好故事’是他最基本的主张之一,事实上,一些疯狂的理论一开始就是虚构的。” ——《每日邮报》

在《伪历史》一书中,弗里兹带读者踏上了一段启发性之旅,让读者了解那些被他称为“恶性形式的垃圾知识”。 这本书追溯了怪异幻想爱好者之间的共同联系,从纳粹的超自然崇拜,到外星人绑架论者,再到我们这个斑驳的时代的新馆疫情否认者和QAnon拥趸。” ——《独立报》

弗里兹最擅长的是探索将人们推入后真相世界的心理机制和历史力量。 ” …

冲着封面噱头来的,书里也确实掰扯了这些,但是以一种平铺直叙流水帐的形式讲述出来,看得真让人昏昏欲睡。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感悟:现实世界就是这么琐碎繁杂,所以胜不过简简单单蜥蜴人、光明会巴拉巴拉之类在幕后掌控世界云云的说法啊。

Ben Wilson: 城市丛林 (Chinese language, 2024, 中信出版社)

城市丛林: 城市的野化,历史与未来 by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遭遇了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崩塌,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城市中的自然感兴趣。城市迫切需要重新自然化的河流、修复的湿地、恢复的潮汐湿地,以及城市森林的阴凉树冠,来抵御气候危机。如果你想象未来的城市,不要太在意智能技术、飞行汽车和摩天大楼,而要多想想层层叠叠的叶饰、平屋顶上的农场、粗糙的城市草地,以及茂密的森林。

本书不仅是要唤醒读者认识城市中绿色植被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城市居民和环境之间长期而复杂的关系,这一关系既包括大城市内部,也包括紧邻大城市的周围区域。城市化与自然之间存在深入且固有的联系,城市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只有去发现或再发现这种联系。本书最重要的是讲述了一些人的故事,他们渴望在钢筋混凝土的灰色世界中拥有绿色植被,为此他们与开发商、城市规划师和投资者抗争。

21世纪的挑战是城市第一次成为亲生命的(biophilic)城市,而且要积极鼓励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的野化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并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坦率地说,这将有助于我们生存,因为它使城市成为我们愿意居住的地方。鼓励自然植被最大限度地生长让城市变得美丽。

本书是在城市星球化的语境下展开的更为深刻的思考,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全球史著作,而非简单的城市通史。尼尔·博任纳的城市星球化对生态问题有着强烈的忧虑,但本·威尔逊对自然自身的力量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在其中看到了城市获得救赎的希望。

——侯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毛姆: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Chinese language, 2023, 万卷出版社) No rating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叫作阅读家的职业,不会再有人比毛姆更加适合。这本书就是毛姆写给大众的阅读指南,

作家热爱读书,这似乎是自然的事,但像毛姆一样,按图索骥,从作家的作品问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们的生平和性格回转身,关照作家的作品,并以此写成一本精彩绝伦的随笔集,也是文学史上并不多见的妙事。

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书,也是毛姆对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之书。文学巨匠的辛辣秘密与有趣人性,简·奥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汤达内心的自卑,福楼拜童年的沙滩初恋,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迷惑与忏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

不仅如此,这位阅读家还在书中如亲切友人般侃侃而谈,分享自己的阅读技巧、享受阅读的观念等,风趣幽默,金句频出。

除了这位天才小说家,很少有人敢大肆讲述福楼拜、司汤达的八卦轶闻;

更没有人能对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笔评头论足……

也只有他,敢撕开一切既定的虚伪情怀,让我们看到文学最初的样子。

大肆讨论作者的八卦确实是一种催发去读作者作品的好手段……不过出名之后乱搞关系最后又释怀某位「白月光」这种模式是不是太普遍了点?

尤瓦尔·赫拉利: 智人之上 (2024, 中信出版社)

智人之上: 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by 

在过去10万年里,我们智人积攒了巨大的力量。然而,持续不断的发明与征服也将我们推入了一场生存危机。全球生态濒临崩溃,虚假信息泛滥。我们正一头扎进可能毁灭我们自身的、由新型信息网络组成的人工智能时代。

人类如此智慧,为什么却总是倾向于自我毁灭?我们为什么走到了生态和技术自杀的边缘?当非人智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时,人类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到文字书写,再到人工智能,《智人之上》透过大历史的长镜头,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邀请我们思考信息与真相、神话与官僚制度、智慧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不同的社会结构在试图构建信息网络时面临的关键困境。

如果我们拓宽视野,看看人类的信息网络在过去几千年如何发展,我们也许可以更了解今日与未来发生的事情。

尤瓦尔·赫拉利: 智人之上 (2024, 中信出版社) No rating

在过去10万年里,我们智人积攒了巨大的力量。然而,持续不断的发明与征服也将我们推入了一场生存危机。全球生态濒临崩溃,虚假信息泛滥。我们正一头扎进可能毁灭我们自身的、由新型信息网络组成的人工智能时代。

人类如此智慧,为什么却总是倾向于自我毁灭?我们为什么走到了生态和技术自杀的边缘?当非人智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时,人类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到文字书写,再到人工智能,《智人之上》透过大历史的长镜头,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邀请我们思考信息与真相、神话与官僚制度、智慧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不同的社会结构在试图构建信息网络时面临的关键困境。

如果我们拓宽视野,看看人类的信息网络在过去几千年如何发展,我们也许可以更了解今日与未来发生的事情。

遗憾的是,因为我们无法预测有哪些工作与任务会消失,又有哪些新的工作与任务会出现,所以没人能确定到底该把哪些技能教给中小学的孩子与大学里的学生。就业市场的动态,很可能与我们的许多直觉相矛盾。有些我们几百年来奉若至宝,觉得属于人类独有的技能,说不定很容易就能自动化;但也有些我们常常弃若敝屣的技能,自动化的难度却很高。 举例来说,比起运动或社交技能,知识分子常常比较看重智力技能。但就自动化而言,比起洗碗的自动化,下棋的自动化要简单得多。

智人之上: 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by  (Page 275)

比起机器来说,亿万斯年进化的血肉还是有些优势的,而优势就是……便宜。

尤瓦尔·赫拉利: 智人之上 (2024, 中信出版社)

智人之上: 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by 

在过去10万年里,我们智人积攒了巨大的力量。然而,持续不断的发明与征服也将我们推入了一场生存危机。全球生态濒临崩溃,虚假信息泛滥。我们正一头扎进可能毁灭我们自身的、由新型信息网络组成的人工智能时代。

人类如此智慧,为什么却总是倾向于自我毁灭?我们为什么走到了生态和技术自杀的边缘?当非人智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时,人类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到文字书写,再到人工智能,《智人之上》透过大历史的长镜头,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邀请我们思考信息与真相、神话与官僚制度、智慧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不同的社会结构在试图构建信息网络时面临的关键困境。

如果我们拓宽视野,看看人类的信息网络在过去几千年如何发展,我们也许可以更了解今日与未来发生的事情。

Ben Wilson: 城市丛林 (Chinese language, 2024, 中信出版社)

城市丛林: 城市的野化,历史与未来 by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遭遇了气候危机和生物多样性崩塌,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城市中的自然感兴趣。城市迫切需要重新自然化的河流、修复的湿地、恢复的潮汐湿地,以及城市森林的阴凉树冠,来抵御气候危机。如果你想象未来的城市,不要太在意智能技术、飞行汽车和摩天大楼,而要多想想层层叠叠的叶饰、平屋顶上的农场、粗糙的城市草地,以及茂密的森林。

本书不仅是要唤醒读者认识城市中绿色植被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城市居民和环境之间长期而复杂的关系,这一关系既包括大城市内部,也包括紧邻大城市的周围区域。城市化与自然之间存在深入且固有的联系,城市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只有去发现或再发现这种联系。本书最重要的是讲述了一些人的故事,他们渴望在钢筋混凝土的灰色世界中拥有绿色植被,为此他们与开发商、城市规划师和投资者抗争。

21世纪的挑战是城市第一次成为亲生命的(biophilic)城市,而且要积极鼓励并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的野化使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并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坦率地说,这将有助于我们生存,因为它使城市成为我们愿意居住的地方。鼓励自然植被最大限度地生长让城市变得美丽。

本书是在城市星球化的语境下展开的更为深刻的思考,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全球史著作,而非简单的城市通史。尼尔·博任纳的城市星球化对生态问题有着强烈的忧虑,但本·威尔逊对自然自身的力量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在其中看到了城市获得救赎的希望。

——侯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非洲短篇小说选集 (Chinese language, 2022, 译林出版社)

非洲短篇小说选集

【内容简介】

它是非洲现当代文学的谱系图,甄选列编的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由此呈现非洲历史的凝聚与离散。

它的作者们,从钦努阿·阿契贝、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纳丁·戈迪默、本·奥克瑞,到恩古吉·瓦·提安哥、米亚·科托,一再让我们相信,文学不只是历史的镜像或视窗;它更是媒介,诠释与重塑了我们眼中的非洲,触发我们审视移民、身份、边界等议题。

从文学看到的非洲历史,不只是政治动荡、世代更替而已。它包含了日常生活的细微刻画,文化记忆的书写,口述传统的遗产,民间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交替影响,图腾与禁忌的反复搬演,以及传说、神话、寓言与现实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它让我们看到,非洲的人们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又如何看待自身的存在与未来。

【编辑推荐】

※国内首度译介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作品

16个国家 + 38位作家,非洲现当代文学的谱系图: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2021年诺奖得主)、纳丁·戈迪默(非洲首位女性诺奖得主)、本·奥克瑞(最年轻的布克奖得主)、恩古吉·瓦·提安哥(“阿契贝的继承者”)、米亚·科托(卡蒙斯文学奖得主)……

※他们以文学为方法,述说流动中的非洲

千年以来,在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殖民、移民、独立的势力你来我往,以各种名目表述想当然的历史。民族的、地域的、族群的、文化的力量碰撞交融。

当来自16个国家的38位作家的思维对撞,我们对于非洲不止一种想象:非洲是黑暗之心,还是希望之地?他们重塑了我们眼中的非洲,让我们看到非洲的人们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又如何看待自身的存在与未来。

全球化与地方性,离散精神与身份认同,复调叙述与多元主义。文学如何回应并讲述非洲的现实?他们让我们相信,文学不只是历史的镜像或视窗;它更是媒介,触发我们审视移民、身份、边界等议题。

※ “非洲现代文学之父”钦努阿·阿契贝与知名非洲文学学者C. L. 英尼斯联袂编选,绝版归来

甄选最具代表性的非洲现当代文学作品,由此呈现非洲历史的凝聚与离散。

非洲大陆的现实性,以特有的社会情境,文化记忆作为思考,以地域与版块为原点精选作品,兼顾国别与类型。 …

Phoebe V. Moore, Jamie Woodcock: 逃离算法 (Chinese language, 2023,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逃离算法: 下一个劳资关系时代的权力重组 by ,

本书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工人生活的现实影响。本书认为,人工智能与资本主义下的大多数技术一样,掩盖了对工人的深度剥削。

增强了剥削的算法,难道不懂歧视吗?

看似中立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如何一步步蚕食劳动者的生存空间的?

被平台剥夺了话语权的劳动者,如何摆脱“算法领导”?

人工智能是一种看似中立的技术,但它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管理劳动力,做出聘用和解聘员工的决定。它在工作场所的普及让人以为,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公平有效了。毕竟,算法是“不懂”歧视的。

除了平台工作和零工经济,本书还探索了新近出现的算法治理形式和人工智能应用软件。这些软件通过新方式收集工人和消费者的数据,并将工资和工人代表置于掌控之中。但工人们并未屈从于“算法领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捍卫了自身的权利。

人工智能技术是中立的吗?用户如何在使用AI的同时,抵制AI?不同的主体,又是如何应对AI的?

人类“创造”人工智能。掌握先进技术的用户,一方面与对手展开逐顶竞争,通过大举投资人工智能的研发来分析劳动者;另一方面,它们与对手展开逐底竞争,通过寻求新颖、具有创新性的方式来尽可能地降低工资和劳动者的代表性。

资本“伪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资本主义的大多数技术一样,掩盖了对工人的深度剥削。为约束并控制劳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会有意识地构建和实施算法。一方面,新技术被纳入直接劳动控制策略,从而限制了劳动者的决策和行动范围;另一方面,技术作为控制策略的组成部分,依赖劳动者的能动性。

劳动者“摆脱”人工智能。为尽可能增加收入,一些外卖骑手会选择“应用多开”,即注册多个不同的平台并同时登录。但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他们也会抗争,使用“逆向监视”—— 一种自下而上的倒置监视,即劳动者监督管理者,而不是管理者监督劳动者。

跟随被算法剥夺话语权的劳动者,洞悉下一个劳资关系时代的权力重组。

各大APP是如何跟踪、利用我们的?跟随被平台剥夺了话语权的劳动者,深入剖析资本如何“伪造”人工智能,劳动者如何“摆脱”人工智能——洞悉下一个劳资关系时代的权力重组。

作者简介:

[英]菲比·V.穆尔(Phoebe V. Moore)

英国莱斯特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德国柏林社会科学中心研究员,著有《不稳定中的量化自我:工作、技术和重要的东西》(The Quantified 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