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Profile

读书狐

SouthFox@library.southfox.me

Joined 3 years, 3 months ago

今年争取多点书吧。

This link opens in a pop-up window

2025 Reading Goal

44% complete! 读书狐 has read 16 of 36 books.

维尔纳·耶格尔: 教化 (2023, 上海三联书店) No rating

《教化:古希腊的成人之道》 原书为三卷本,德文版出版于1934—1947年。第一卷“早期希腊”和第二卷“阿提卡精神的高峰与危机”描述了希腊文化在古风和古典时代的基础、成长和危机,以雅典的崩溃而告终;第三卷“伟大教育家和教育体系的时代”处理了古希腊在柏拉图时代的思想史。在这个时代,希腊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所珍视的一切——国家、权力、自由,但仍然坚持着教化的传统和理念。教化在书中作为研究希腊文化整体的基础,用来解释希腊性格形成的历史过程与他们建构理想人格的思想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该书构成了对整个早期和古典时期希腊教化传统的重要综合性考察和对西方文明基础的深刻而永恒的研究。正如耶格尔所言:“本书不仅面向学界,也面向所有在我们延续数千年的文明陷入今天的生存危机时再次寻找通往希腊文明道路的人。 ”

《教化》德文版和英文版并行,本译本以De Gruyter出版社于1934—1947年出版的三卷德文本为基础,同时整合大量的英文版作者注释和添加了译者注释。除此之外,本书还专门收录了耶格尔晚年所著的 《早期基督教和希腊教化》(Early Christianity and Greek Paideia,哈佛大学出版社,1961年)全文,以及牛津大学教授雅希·埃尔斯纳(Jaś Elsner)的相关评论文章——《教化:古代的概念与现代的接受》[Paideia: Ancient Concept and Modern …

终于啃完了这皇皇三大卷一千多页厚度能把人拍成脑震荡的书。

后半部分看着看着就想起了那句话「我知道了,老师,但对于那些没有天赋的人来说,他们的人生从一开始就被浪费掉了吗?」

维尔纳·耶格尔: 教化 (2023, 上海三联书店) No rating

《教化:古希腊的成人之道》 原书为三卷本,德文版出版于1934—1947年。第一卷“早期希腊”和第二卷“阿提卡精神的高峰与危机”描述了希腊文化在古风和古典时代的基础、成长和危机,以雅典的崩溃而告终;第三卷“伟大教育家和教育体系的时代”处理了古希腊在柏拉图时代的思想史。在这个时代,希腊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所珍视的一切——国家、权力、自由,但仍然坚持着教化的传统和理念。教化在书中作为研究希腊文化整体的基础,用来解释希腊性格形成的历史过程与他们建构理想人格的思想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该书构成了对整个早期和古典时期希腊教化传统的重要综合性考察和对西方文明基础的深刻而永恒的研究。正如耶格尔所言:“本书不仅面向学界,也面向所有在我们延续数千年的文明陷入今天的生存危机时再次寻找通往希腊文明道路的人。 ”

《教化》德文版和英文版并行,本译本以De Gruyter出版社于1934—1947年出版的三卷德文本为基础,同时整合大量的英文版作者注释和添加了译者注释。除此之外,本书还专门收录了耶格尔晚年所著的 《早期基督教和希腊教化》(Early Christianity and Greek Paideia,哈佛大学出版社,1961年)全文,以及牛津大学教授雅希·埃尔斯纳(Jaś Elsner)的相关评论文章——《教化:古代的概念与现代的接受》[Paideia: Ancient Concept and Modern …

希腊语中有多个词表示我们的“生命”,其中Aion将生命描绘成期限和封闭的生命时间,Zoe本义更多表示生命的自然过程,即活的存在,Bios被希腊人用来表示作为个体生命之整体,以死亡为终点的生命,但也表示生命的维持,即在性质上不同于其他人的生命。Bios一词所表达的这个方面最符合对生命的新定义,即对特定的伦理和确定的人类生活态度的表现。柏拉图思想塑造类型的力量始终把人视作整体,而不仅是关注他的个别活动或表达。通过Bios的概念,他推动了哲学思考,从此后几个世纪的哲学以及宗教和伦理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动力在该思想的漫长历史中的持久影响,直至它融入基督教的神圣生活观念以及其他形式和阶段的基督教生活的体系。

教化: 古希腊的成人之道 by  (Page 793)

Bios 这个词真是疯狂出戏。

维尔纳·耶格尔: 教化 (2023, 上海三联书店) No rating

《教化:古希腊的成人之道》 原书为三卷本,德文版出版于1934—1947年。第一卷“早期希腊”和第二卷“阿提卡精神的高峰与危机”描述了希腊文化在古风和古典时代的基础、成长和危机,以雅典的崩溃而告终;第三卷“伟大教育家和教育体系的时代”处理了古希腊在柏拉图时代的思想史。在这个时代,希腊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所珍视的一切——国家、权力、自由,但仍然坚持着教化的传统和理念。教化在书中作为研究希腊文化整体的基础,用来解释希腊性格形成的历史过程与他们建构理想人格的思想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该书构成了对整个早期和古典时期希腊教化传统的重要综合性考察和对西方文明基础的深刻而永恒的研究。正如耶格尔所言:“本书不仅面向学界,也面向所有在我们延续数千年的文明陷入今天的生存危机时再次寻找通往希腊文明道路的人。 ”

《教化》德文版和英文版并行,本译本以De Gruyter出版社于1934—1947年出版的三卷德文本为基础,同时整合大量的英文版作者注释和添加了译者注释。除此之外,本书还专门收录了耶格尔晚年所著的 《早期基督教和希腊教化》(Early Christianity and Greek Paideia,哈佛大学出版社,1961年)全文,以及牛津大学教授雅希·埃尔斯纳(Jaś Elsner)的相关评论文章——《教化:古代的概念与现代的接受》[Paideia: Ancient Concept and Modern …

一开始并不清楚卡里克勒斯如何理解强者的概念,但苏格拉底迫使他对此做出更准确的定义。当卡里克勒斯不得不很快否认了一系列定义后,他认定强者是政治上更聪明和更勇敢的人,他们的灵魂尚未变得软弱,因此统治权理所应当地属于他们。最终存在分歧的问题是,这些天生的统治者是否也必须统治自己。

教化: 古希腊的成人之道 by  (Page 587 - 588)

自指这个幽灵真是无处不在啊。

查尔斯·狄更斯: 圣诞故事集 (Chinese language, 2022, 上海译文出版社)

圣诞故事集 by 

从1843年到1848年间(1847年除外),狄更斯每年圣诞节发表一部中篇小说,共得五篇,集结出版后名为《圣诞故事集》。这些小说绝不仅仅是纯粹的应景式作品,它们集中表现了作者调和社会矛盾的梦想褐感伤失望的情绪。仅以其中最著名的《圣诞欢歌》为例,故事描写了一个吝啬的老商人再圣诞夜被三个幽灵带着遍览穷苦人的善意,狠心人的下场,于是从此变为慷慨仁爱之人。……《圣诞故事集》在英国深入人心,其中的人物几乎家喻户晓。许多评论家认为,它的出版,标志着狄更斯的创作进入了繁荣期。

◎狄更斯极为深入人心的作品,堪称改变了历史。正因为这部作品,他被称为“发明圣诞节的人”。

◎收入名家约翰•里奇、阿瑟•拉克姆等名家插图

◎小说结构非常齐整,在人物刻画方面,更是入木三分。不光主人公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配角们也是千姿百态。

上海译文出版社获企鹅-兰登独家授权装帧,通过原版装帧、传世插图和经典译本,以真正配得上其文学地位的版本,逼真还原一代英国文学巨匠狄更斯神韵雅趣。

维尔纳·耶格尔: 教化 (2023, 上海三联书店)

教化: 古希腊的成人之道 by 

《教化:古希腊的成人之道》 原书为三卷本,德文版出版于1934—1947年。第一卷“早期希腊”和第二卷“阿提卡精神的高峰与危机”描述了希腊文化在古风和古典时代的基础、成长和危机,以雅典的崩溃而告终;第三卷“伟大教育家和教育体系的时代”处理了古希腊在柏拉图时代的思想史。在这个时代,希腊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所珍视的一切——国家、权力、自由,但仍然坚持着教化的传统和理念。教化在书中作为研究希腊文化整体的基础,用来解释希腊性格形成的历史过程与他们建构理想人格的思想过程之间的互动关系,该书构成了对整个早期和古典时期希腊教化传统的重要综合性考察和对西方文明基础的深刻而永恒的研究。正如耶格尔所言:“本书不仅面向学界,也面向所有在我们延续数千年的文明陷入今天的生存危机时再次寻找通往希腊文明道路的人。 ”

《教化》德文版和英文版并行,本译本以De Gruyter出版社于1934—1947年出版的三卷德文本为基础,同时整合大量的英文版作者注释和添加了译者注释。除此之外,本书还专门收录了耶格尔晚年所著的 《早期基督教和希腊教化》(Early Christianity and Greek Paideia,哈佛大学出版社,1961年)全文,以及牛津大学教授雅希·埃尔斯纳(Jaś Elsner)的相关评论文章——《教化:古代的概念与现代的接受》[Paideia: Ancient Concept and Modern Reception,Int class trad (2013) 20:136–152]。

Phoebe V. Moore, Jamie Woodcock: 逃离算法 (Chinese language, 2023,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逃离算法: 下一个劳资关系时代的权力重组 by ,

本书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工人生活的现实影响。本书认为,人工智能与资本主义下的大多数技术一样,掩盖了对工人的深度剥削。

增强了剥削的算法,难道不懂歧视吗?

看似中立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如何一步步蚕食劳动者的生存空间的?

被平台剥夺了话语权的劳动者,如何摆脱“算法领导”?

人工智能是一种看似中立的技术,但它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管理劳动力,做出聘用和解聘员工的决定。它在工作场所的普及让人以为,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公平有效了。毕竟,算法是“不懂”歧视的。

除了平台工作和零工经济,本书还探索了新近出现的算法治理形式和人工智能应用软件。这些软件通过新方式收集工人和消费者的数据,并将工资和工人代表置于掌控之中。但工人们并未屈从于“算法领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捍卫了自身的权利。

人工智能技术是中立的吗?用户如何在使用AI的同时,抵制AI?不同的主体,又是如何应对AI的?

人类“创造”人工智能。掌握先进技术的用户,一方面与对手展开逐顶竞争,通过大举投资人工智能的研发来分析劳动者;另一方面,它们与对手展开逐底竞争,通过寻求新颖、具有创新性的方式来尽可能地降低工资和劳动者的代表性。

资本“伪造”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资本主义的大多数技术一样,掩盖了对工人的深度剥削。为约束并控制劳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会有意识地构建和实施算法。一方面,新技术被纳入直接劳动控制策略,从而限制了劳动者的决策和行动范围;另一方面,技术作为控制策略的组成部分,依赖劳动者的能动性。

劳动者“摆脱”人工智能。为尽可能增加收入,一些外卖骑手会选择“应用多开”,即注册多个不同的平台并同时登录。但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他们也会抗争,使用“逆向监视”—— 一种自下而上的倒置监视,即劳动者监督管理者,而不是管理者监督劳动者。

跟随被算法剥夺话语权的劳动者,洞悉下一个劳资关系时代的权力重组。

各大APP是如何跟踪、利用我们的?跟随被平台剥夺了话语权的劳动者,深入剖析资本如何“伪造”人工智能,劳动者如何“摆脱”人工智能——洞悉下一个劳资关系时代的权力重组。

作者简介:

[英]菲比·V.穆尔(Phoebe V. Moore)

英国莱斯特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德国柏林社会科学中心研究员,著有《不稳定中的量化自我:工作、技术和重要的东西》(The Quantified Self …

史蒂文·W.斯拉舍: 病毒下层社会 (Chinese language, 202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病毒下层社会 by 

★ 人的脆弱性是如何被人为制造出来的

★ 黑人性少数者,国际上较早专注于LGBTQ研究的新闻学教授史蒂文·W. 斯拉舍博士

★ 通过讲述下层社会的病毒感染者、活动人士和性少数群体在新冠病毒、艾滋病毒和其他病毒中经历的故事,揭示了病毒下层社会的运作机制

《科克斯书评》2022年最佳非虚构图书;

《出版者周刊》2022 年秋季十佳政治与时事图书;

《纽约时报》2022年编辑推荐书单;

them杂志2022年最佳LGBTQ图书;

2022年POZ奖最佳文学图书;

2023年笔会/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奖非虚构长名单;

2023年安德鲁·卡内基卓越奖长名单

病毒与社会权力结构相互作用,将边缘群体置于危险之中,形成“病毒下层社会”。

病毒不是“伟大的均衡器”,而是世界上已经存在的阶层分化的放大镜。它们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社会中的裂缝所在,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杰出的 LGBTQ 学者、社会评论家和记者史蒂文·W. …

刘笑敢: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本) (Chinese language, 202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No rating

综上所述,道的一个意义是世界之本根,一个意义是最高的认识,这两个意义是有明显不同的,前者是自然观概念,后者是认识论概念。道作为世界之本根表达了庄子对宇宙之发生、万物之存在的基本观点,道作为对真理的认识则表达了庄子在认识论上的基本态度。道作为世界之本根是绝对的客观实在,道作为最高认识则是 至人对真理的认识。世界之本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庄子主张“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大宗师》)。最高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庄子主张超越是非而“休乎天钧”。要之,世界之本根是无条件的绝对实在,最高认识则是有条件的精神境界。可见道的两种意义是有根本区别的,是不应混而为一的,如果对道的两种意义不加区别,误以为至人的“主观境界”可以“生天生地”,那就大大歪曲庄子的本意了,由此出发对庄子哲学的阐述和批判也就不可能是中肯的了。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本) by  (Page 120 - 121)

懂了,庄子体系是一个大大的 Lisp-2 (

皮耶尔乔治·奥迪弗雷迪: 叛逆的思想家 (2019,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叛逆的思想家 by 

这本书不仅是单纯的科普作品,更是一部真正的思想史漫谈。就连作者自己也很难准确定义它——它到底是一场噩梦,一出闹剧,一则寓言,一篇讽刺文学,一场心灵游戏,一场赌局,一句讽喻,一种观点,还是对一切观点的讽刺?或许,只有游历了八大领域的诸多人类思想,才能找到答案。

米歇尔·布艾希: 科技智人 (2019,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科技智人: 从今天到未来的哲学 by 

科技给人类提出的不是知识的问题,而是智慧的问题、哲学的问题。

世界变化得如此之快,人类亦然。可我们是否已经进化成一个新的物种——科技智人了呢?要想更好地存在于世,今天的人类不仅要成为“科技人”——与科技共同进化,还要成为“智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智慧。事实上,这个由我们所制造出来的世界正在考验着我们:人类是否可以匹配由他们自己所创造出的科技伟绩。新世界许下的承诺令人遐想联翩,可过时的东西让我们在过去的世界中止步不前。那么,又当如何反抗呢?本书就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本书围绕科技智人这一概念,梳理了近年科技哲学领域的新思考。作者选择从亚洲哲学中汲取灵感,旨在重新构建一个“科技圈”内的日常生活准则。

非洲短篇小说选集 (Chinese language, 2022, 译林出版社)

非洲短篇小说选集

【内容简介】

它是非洲现当代文学的谱系图,甄选列编的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由此呈现非洲历史的凝聚与离散。

它的作者们,从钦努阿·阿契贝、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纳丁·戈迪默、本·奥克瑞,到恩古吉·瓦·提安哥、米亚·科托,一再让我们相信,文学不只是历史的镜像或视窗;它更是媒介,诠释与重塑了我们眼中的非洲,触发我们审视移民、身份、边界等议题。

从文学看到的非洲历史,不只是政治动荡、世代更替而已。它包含了日常生活的细微刻画,文化记忆的书写,口述传统的遗产,民间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交替影响,图腾与禁忌的反复搬演,以及传说、神话、寓言与现实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它让我们看到,非洲的人们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又如何看待自身的存在与未来。

【编辑推荐】

※国内首度译介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作品

16个国家 + 38位作家,非洲现当代文学的谱系图: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2021年诺奖得主)、纳丁·戈迪默(非洲首位女性诺奖得主)、本·奥克瑞(最年轻的布克奖得主)、恩古吉·瓦·提安哥(“阿契贝的继承者”)、米亚·科托(卡蒙斯文学奖得主)……

※他们以文学为方法,述说流动中的非洲

千年以来,在非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殖民、移民、独立的势力你来我往,以各种名目表述想当然的历史。民族的、地域的、族群的、文化的力量碰撞交融。

当来自16个国家的38位作家的思维对撞,我们对于非洲不止一种想象:非洲是黑暗之心,还是希望之地?他们重塑了我们眼中的非洲,让我们看到非洲的人们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又如何看待自身的存在与未来。

全球化与地方性,离散精神与身份认同,复调叙述与多元主义。文学如何回应并讲述非洲的现实?他们让我们相信,文学不只是历史的镜像或视窗;它更是媒介,触发我们审视移民、身份、边界等议题。

※ “非洲现代文学之父”钦努阿·阿契贝与知名非洲文学学者C. L. 英尼斯联袂编选,绝版归来

甄选最具代表性的非洲现当代文学作品,由此呈现非洲历史的凝聚与离散。

非洲大陆的现实性,以特有的社会情境,文化记忆作为思考,以地域与版块为原点精选作品,兼顾国别与类型。 …

颜世安: 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 (Chinese language, 2022, 湖南人民出版社)

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 by 

庄子是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他所关心的许多问题仍存在于当代,他的思考仍启迪着今人。

颜世安教授以隐者传统和道家思想为背景,以郭象所注三十三篇本《庄子》为依据,博采庄子研究众家之长,从全新角度解说庄子,阐释了庄子的游世思想和道论。

颜世安教授认为,庄子深刻理解人生天地间的孤弱与卑微,并不相信像隐士一样归隐田园、寄情山水能够解决问题,因此独倡游世,表面上随遇而安、躺平任嘲,内心却冷眼旁观、傲守孤独。揭开嬉笑怒骂的面具,庄子试图剥离世俗对人心的蒙蔽,解除人们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习性,从“为我”走向“无我”,还原生命的清新面貌。

————————————

◎南京大学颜世安教授作品,人文通识经典,重磅再版

◎剖析庄子人生态度与生存哲学,解读庄子游世之言背后的孤傲与认真

◎直抵庄子思想根本,直面人生困惑:面对“黑色偶然之命”,面对人类的孤弱和卑微,应该如何生活?我们如何与不如意的世界相处?在世俗社会中,如何找到个人的出路?

◎深入浅出剖析庄子个性,悲悯挚诚解读人生痛苦的解脱之道

————————————

名家推荐

两千年来,庄子吸引了中国文化史上无数智者、文士,给予他们精神和生活上深切的启迪、抚慰。颜世安教授情、理兼具地尽力贴近庄子,尤其聚焦在他的人生感受和立身处世上,很大程度上在与庄子的对话中构画了一位敏感、智慧、丰富而超越凡尘的伟大智者的形象。(陈引驰)

1980年代世安兄初露锋芒时,余敦康教授对我说:“中国真懂庄子的人很少。他是真懂。”尽管顶尖学者时而“老虎打盹”或假装“老虎打盹”,最到位的评点还只能出自他们之口。(姚大力)

19年前,2003年的暑假,我当时还是一个大学生,就是这样一本书,我一边读,一边抄笔记,一边思考。《庄子评传》这部书中,颜世安老师第一次打动我的,或者说让我陷入沉思的,就是庄子的痛苦意识。庄子对于生命的痛苦意识非常敏感。越是敏感,越是去探究,就越容易产生对于不幸的哀婉和共鸣,所以,《庄子评传》是一部悲天悯人的书。庄子是以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凝重、庄严和严肃,试图和这个不讲道理的世界去讲一番道理。(武黎嵩)

Carlo Ginzburg, 鲁伊: 奶酪与蛆虫 (Hardcover,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奶酪与蛆虫: 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by ,

多梅尼科•斯坎代拉,一位普通的磨坊主,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东北的弗留利地区。他能读会写,读过《十日谈》、意大利本国语言版《圣经》和曼德维尔游记之类的书,也能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它们。他先后面对乡邻、神父和宗教法庭的法官,表达自己的情感,阐述自己对教会和世界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觐见教皇、国王,他也想要慷慨陈词。

他不相信基督救赎,怀疑圣经文本,讥讽洗礼等诸圣事不过是一桩生意。他说上帝是一缕空气,视众天使为奶酪中的蛆虫。他大声指斥压迫穷人的教士、贵族,呼吁教会放弃特权、返朴归贫,甚至渴望发起一场激进的宗教改革。对他的两次审判相隔十五年,亲朋的退避、教士的斥责和审判官的威吓,皆未动摇他“离经叛道”的立场和信心。

最终,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之后,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金茨堡在错综复杂的审判档案和精英文化、低层文化之间穿梭游走,编织了一个结构巧妙、叙述迷人的故事。通过磨坊主多梅尼科的眼睛,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思想世界,他的奇思异想、喜怒哀乐和挑战权威的决心,16世纪欧洲大众文化的瑰丽图景乃至欧洲宏大的历史画卷也徐徐展开。